早期收藏的中國宜興標準水平壶





愛喝茶的茶友或多或少都喜歡收幾把「早期壺」,特別是當「老壺」配上「老茶」時的那種氣氛與感動,總是令諸多茶友藏家愛不釋手。


早期壺已經亂很久了,這幾年才開始有點撥雲見日的感覺,本人原是個單純玩家喜歡收藏與喝茶,基於與紫砂壺的愛好者互相研究的信念。才成立這個平台。如有不懂的地方,還歡迎各位同好包涵與指教。


水平壺的特色:壺嘴朝天,嘴孔與壺身口一樣高,並和壺把頂部呈水平。這樣才不易倒。因為這個特色,人們就叫它水平壺。為了達到黃金比例,水平壺容量少,規格通常用幾杯來量化。常見的有兩杯、四杯、六杯、八杯,八杯約水量約為100cc,算是很小的壺型。後來有改良,最大有到160cc。
紫砂水平壺明、清時就有,但不流行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末清初大師惠孟臣做的朱泥小品。1955年,宜興一廠開始製作商品壺,水平壺工序非常適合大量製作,因此成為一廠商品壺大宗。1975年左右,香港壺商大量訂購,並轉銷至台灣造成熱潮。1975-1983年不僅是水平壺最受歡迎的時代,更是一廠壺早期壺的高峰。
這個時期的水平壺,雖然泥料不是頂級,工序也稱不上完美,但好用、適茶性、便宜的價格,使它受到香港、台灣、日本、泰國玩家的歡迎。在台灣受到很高評價,水平壺又被台灣收藏家稱為標準壺,對很多人來說,標準壺就等於紫砂壺。
除了好用、適茶性高外,水平壺又具有收藏價值,尤其是1975-83年間的一廠早期壺,在章款、綠標、土料上,具有很高的故事性,因此近年在台灣又興起收藏熱潮。這股熱潮,甚至又傳到香港、中國大陸。早期一廠水平壺大量銷至台灣,台灣成為一廠壺最大寶庫,因此有很多大陸壺家甚至跑到台灣找壺,成為特殊的現像。



水平壺是宜興紫砂壺,光貨類壺。南方福建、廣東喜歡用小壺泡茶,但小壺水易冷、葉不易散開,所以要把茶壺放在瓷碗中,並在碗中放熱水來保溫。但這樣也有缺點,一是熱水會跑進小壺中,且壺容易翻掉。為了讓壺穩定、並讓外水不易進入,就設計出紫砂水平壺。

关于鸽嘴标准壶的由来则与外销日本有百分之百必然关系,1950年代末期,宜兴一厂设立之后,厂壶主要是以外销为主,外销的对象有两条主要路线,一条是东南亚的华人,一条是东北亚的日本。为了配合日本人饮用“煎茶”的习惯,因为煎茶在制作过程会将茶叶切短,所以泡开后的茶叶比较细碎,很容易将单孔出水的壶口堵住,形成使用上的不便。故针对这个问题,宜兴一厂先后发展出两种解决的方法,一是鸽嘴(排孔),一是网孔。



不同時期、不同訂購人的一廠標準壺,其泥料、章款都有所不同。台灣人喜歡鬥茶比茶,壺也要拿來比較、研究一下。「荊溪惠孟臣製」、「荊溪南孟臣製」等章款,以及土胚、泥料等不同,讓一廠標準壺具故事性,造成一廠標準壺在台灣的熱潮。
一廠標準壺,以1976~1983年製最有價值。因為受歡迎,大陸市場上有很多仿品。現在10把一廠標準壺,有9把是山寨貨。早年一廠標準壺很多銷往台灣,現在大陸人想找真一廠標準壺,還要到台灣找。甚至很多大陸茶友,組團來台灣到處買一廠標準壺呢!
因政治因素,早期宜興紫砂壺無法直銷台灣,因此都是透過香港轉運,以港罐名義銷至台灣。因為便宜、好用,非常受到台灣茶界歡迎。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紫砂壺,就是早期宜興壺。當時台灣經濟起飛,大家喝茶之餘也比茶、比壺、研究紫砂壺,早期宜興紫砂壺就在台灣興起熱潮。
早期宜興紫砂壺銷往台灣,以標準壺為大宗,也是台灣人最愛的壺型。以1978至1983年數量最多,也受到歡迎。其中,「荊溪惠孟臣製」、「請飲中國烏龍茶」等壺更是受到喜愛,從原本一組1元人民幣的贈品壺,到現在一組收藏價新台幣2-3萬元的收藏壺,可說非常驚人。

早期玩紫砂壺到現今已有3,40年之久,水域很深。 這是每個玩紫砂壺的人,應該有的體認,更有「人在玩壺當中,哪有誰不中標」。 尤其是在標準水平壺的這個區塊,更是許多人的謎區。許多玩壺的朋友,大多是經由標準水平壺之接觸,進而深入宜興紫砂這個領域,無論標準水平壺是因為好上手,還是充滿著許多神話,在識別年代、真假的情況下,最終都脫離不了的,就是基本的泥、工、款、式。https://wordpress.com/posts/achen540314.wordpress.com


早期宜興壺的收藏熱潮,也從台灣回流中國大陸。但90年代開始大量出現仿製品,現在市面10把有9把是後來仿製的。
因經濟政治因素,早期宜興紫砂壺大量銷往台灣,使台灣成為早期宜興壺最大收藏地,因此現在中國收藏家想找壺,還得到到台灣收購,可說是很特殊的現像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